在攻读建筑学那会儿,我们有一门中国建筑史的课程,课本上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之间,总会有些插图作为调和,精美大气的中国古建筑常常被以米黄色老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照片标识中出现最多的地点就是山西。无论是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还是现存最大,最高,纯木结构佛塔;亦或是现存最完整,极少数能将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寺庙,等等,它们的坐标,无一例外都是在山西。于是这颗想去山西的种子,早早种下了,我想走近这些历史建筑,用手去触碰千年的纹理,想以自己的尺度,去丈量那些古老匠人设计的空间。

只是没想到毕业后的两年,事业的重心慢慢从建筑行业转移,哪怕仍对建筑抱有热爱,但那种因为某个建筑而特意去安排一次行程的机会,逐渐变少了很多,去山西走走的种子也就越埋越深。直到去年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直接带火了山西,社交媒体上开始频繁刷到山西古建筑的帖子,我依然没有动心,我太烦凑热闹这件事儿了。
真正起心动念,是因为看到一则应县木塔附近有明火燃烧,文物保护堪忧的新闻,这场火也一下子点燃了我藏在心里的那颗种子。人们常说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来,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能抓住的只有当下,既然有执念想去,而且人又在国内,那为何不马上出发。

出发向北
查机票,订酒店,从春节后到出发去澳洲前的日子里,我算了一下,最多有七天的时间可以安排,这也就意味着茫茫大的山西,必定要有割舍。于是我把行程的重心放在了晋北大同,以大同为中心,经应县,朔州,抵五台山后折返。而后又因为回程从大同到上海没有直飞的航班,我选择了一趟转机经太原停二十四小时的班机,收获了太原晋祠这个+1。
出发前我其实做好了冬季的山西可能会很冷的准备,又是厚衣服又是厚帽子又是暖宝宝,但落地后彻骨的天气和大风还是彻底击碎了一个南方人的心理预期。听司机师傅说我赶上了大同最冷的那几天,看某书说那一周大同低温排全国前四。刚买的水背着它在户外走一个多小时,准备再喝的时候发现里面结起了小冰块,零下二十八度的最低温刷新了我对于人体可感寒冬的认知。
凛冽的寒风裹着极低的气温,试图钻进脖颈和裤腿的每一处缝隙里,抬手举起相机或是手机,裸露的皮肤不出几分钟就会被冻的通红。
除了天气之外,大同真的是一个不怎么能挑的出毛病的旅行目的地,市内的公交和打车便宜,古城内外还有共享单车,去哪里都很方便。餐饮以面食为主口味偏酸甜,基本上没踩到雷。
食在大同
我去吃了风很大的老库火锅,烟火气非常重。点了一份招牌牛腩锅,铜炉老火锅里塞满了牛腩,牛筋,冻豆腐,白菜,各种丸子,一两人吃的话点一个小份绝对够了,口味咸鲜,带着胡椒的呛,锅里的每一个元素都被炖的非常软烂,吸满了汤汁。几乎每桌都点了羊肉串和炸馒头,试了一下是真的很不错。
我去了龙聚祥烧麦馆,在门口排了近半个小时的队,进到里面宾客满席,服务员把我引到了一个小桌子边上,非常热情耐心的端茶介绍菜单布置我卸下的背包和羽绒服,安顿完我这边她又紧接着热情的去照顾其他桌。肉眼可见的忙不过来,但那种对每一桌顾客都出自真心而非套路式的关切让我对这家店有了非常不错的第一印象。点了一份雪花羊肉烧麦,一份古法糖醋里脊,口味都非常不错。羊肉烧麦皮薄馅多且多汁,并没有什么膻味,蘸上一点醋,鲜味在口腔里膨胀;古法糖醋里脊和上海的糖醋里脊非常非常像,但是更酥脆,醋香也更浓郁。可惜一个人吃不了太多,不然真的很想试试他家其他的几个招牌菜。

我去了紫泥369粗粮季,同属于大同老字号,这家的排队人气比隔壁的龙聚祥还要更旺,取上号了以后在附近转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叫上。落座扫码点菜,点上了一份在大同几乎家家都有的黄米凉糕,一份看上去蛮有特色的梅干菜鸡翅,以及一份老大同过油肉。黄米凉糕很有特色,入口凉凉的,不粘牙也不是很甜,糯糯的,香里带着些清甜;梅干菜鸡翅有点类似于可乐鸡翅的基础上加入了梅干菜,如果梅干菜的口味更重些会更好;老大同过油肉也是一道从未在江浙地区吃到过的菜,口味酸酸甜甜的,肉很嫩,口味并不重,上桌仍飘着锅气。
关于这次的行程
说完吃的,我们来说说这一次的行程。
- 第一天的中午抵达大同,简单转了转古城建立了一些基础概念以后,我把一整个下午交给了大同市博物馆。傍晚从博物馆出来后气温来到了零下十几度,取消了夜游古城墙,吃过晚饭便早早回了酒店。
- 第二天是大同市内的一日游,以寺庙为主,去了善化寺、法华寺、九龙壁、五龙壁、华严寺,以及梁思成纪念馆。
- 第三天,一早取到自驾车,从大同出发,直奔悬空寺和应县木塔,这两座景点相隔不近,景点内也非自驾可直达,需坐景点的短驳车,这样一折腾,竟也花了一天。
- 第四天,从浑圆县醒来,去看了看永安禅寺和圆觉寺砖塔,随后直奔五台山,去拜访这次旅行的两座年份最古的寺庙:佛光寺和南禅寺。
- 第五天,一路由五台山开回大同,抵达时已近正午,还了车,再回到古城里查漏补缺。去看了城墙上复建的乾楼,准备去代王府的时候天空扬起了拇指大的飞雪,伴着大风打在身上,实在冻的难以忍受,取消了户外的行程。正好第六天一早六点多的飞机飞太原,早早休息迎接这因转机得来的太原行程。
抵达太原后,放下行李,一刻都不耽搁,直奔晋祠。这是一座倚山傍水面积巨大的皇家祭祀园林,现存大量清、明、元、金,和宋期间的历史建筑,品类多而且造型独特,不少在建筑史上都堪称一绝。比如“鱼沼飞梁”、“圣母殿”、“献殿”,等。沉浸在古建筑群里边走边拍,出来时已是下午,赶紧打车去市区内的崇善寺和纯阳宫,可惜晋祠距离太原主城区实在太远,赶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两座寺庙最晚入园的时间,只能把遗憾留给下次弥补。简单逛了逛五一广场,沿着钟楼步行街寻觅了一些本地小吃,比如恒義诚·老鼠窟元宵,比如上帝炸鸡,这俩家本地老字号都非常不错。
整个行程受到极端低温的影响并不算特别紧凑,但仍然丰富,囊括了相当多只属于这片土地的历史建筑,所以我把它推荐给热爱历史、文化、建筑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很适合来看看。记的避开冬季,这样可以更舒适得去享受山西,记得在各个古迹都尽可能的请讲解,不然如果是囫囵走一圈,定会错过大量的建筑和历史细节。
关于大同市区的那些古寺
大同市区内遍布古刹,从何入手?如果你的假期时间不多,又想看到精华,建议你就看这么几座:善化寺、法华寺和华严寺,顺路你还能看到九龙壁和五龙壁。入了城门如果还有时间,那就去看看古城墙和代王府。这其中除了华严寺和代王府需要门票外,其他都可以免费浏览。

当然我们选择这几座古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要门票,而是在在粗看似乎平平无奇的外表下,藏着跨越千年的故事。
我们先从善化寺开始,这座最早起源于唐代,历经辽金重建、明代更名、清代修缮,并遗留至今的古建筑,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之一。整座寺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两侧辅以普贤阁、文殊阁(复建)及配殿。其中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就是辽代的建筑,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殿内存有三十四尊金代的塑像,均保存完好,主尊五方佛高三米,衣纹细致流畅,背光饰火焰纹,体现了 “唐风金韵”的魅力。
在它前面的三圣殿,你一定要仔细注意它的柱子和斗拱,三圣殿仅用了四根金柱支撑屋顶,极大的扩展了内部空间的灵活度,其斗拱则呈莲花状,美观的同时不失功能。梁思成当时考察至此,对它盛赞有加。三圣殿内有一尊朱弁碑,记载金代寺庙重建的过程,极具历史价值。




尾声
所以这座慢慢倾斜中的千年古塔也就有别于了其他的景点,你并不会知道下一次是否还能完整的见到它(毕竟一旦开始修复,塔身的大部分样貌也会被遮蔽起来),所以抓住当下,趁着假期,即刻出发吧!